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(yè)的生力軍,必須將開門教育作為政治歷練的重要課題,以推門問需、敞門納諫、破門創(chuàng)新的實踐邏輯,推動作風建設從形式到實質的深刻轉變,真正讓開門教育叩開“群眾心門”,走進“群眾心房”。
推門問需,在調研扎根中回應群眾呼聲。開門教育的本質是回歸群眾路線。年輕干部若僅靠文件傳達、會議部署落實八項規(guī)定,容易陷入“以形式反對形式”的怪圈。唯有深入田間地頭、社區(qū)院落,從群眾對“過度留痕、層層加碼”的抱怨中捕捉真問題,才能找準作風建設的靶心,以人民需求為導向,直擊作風頑疾根源。年輕干部要建立問題導向的調研機制,蹲點剖析、由小見大,將群眾反映的“檢查多、表格繁”等痛點轉化為簡化考核服務流程的具體舉措。這種直面現實的作風態(tài)度,既是對形式主義的有力回擊,更是踐行“從群眾中來”方法論的具體體現,使作風建設真正取信于民。
敞門納諫,在陽光監(jiān)督下倒逼作風轉變。單純依靠內部自查自糾會出現“手電筒只照別人”的監(jiān)督盲區(qū);唯有敞開心扉、開門迎評,才能在“紅臉出汗”中照見作風病灶。年輕干部要勇于“曬”出問題、“亮”出承諾,主動運用線上線下渠道,真心實意請群眾挑刺、評頭論足。對群眾通過“民呼我為”平臺、意見箱等提出的,關于作風頑疾特別是“隱形變異”問題的意見建議,聞過則喜、虛心接納。更要自覺將整改過程置于“陽光”下,定期公開整改進展,讓群眾看清楚、能評判。當群眾的“差評”直接關聯個人反思深度,當整改成效由群眾“打分驗收”,年輕干部才能真正把權力敬畏、規(guī)矩意識刻印在心,做到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
破門創(chuàng)新,在方法革新中辦好民生事。與時俱進抓好作風建設要求年輕干部具備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智慧。面對靈活多變的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等新型問題,要勇于擁抱新技術、探索新路徑,積極學習運用大數據工具輔助減負監(jiān)測,探索“政策直播解讀”“云端民生議事會”等新形式,讓政策宣講更接地氣、民意溝通更暢快。要大膽優(yōu)化環(huán)節(jié)、精簡手續(xù),努力把抽象規(guī)定轉化為群眾可感可知的高效服務。年輕干部當明確創(chuàng)新不是標新立異,而是將黨的優(yōu)良傳統與現代治理智慧相融合的務實選擇,將學習教育的成效真正落腳到解決一件件群眾急難愁盼的實事上,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
(中共義烏市委組織部 王依蒙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