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,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(lián)系。”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(guī)定,就是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期盼,著眼解決影響百姓舒適度、滿意度的歪風積弊,以釘釘子精神常抓不懈、久久為功。新征程上,只有堅持心系群眾、情系百姓,少些“自我感覺”、多些“群眾感受”,在擔當作為上下真功、在服務群眾上見實效,才能以作風建設新成效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,更好鞏固黨長期執(zhí)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。
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(yōu)勢是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,黨執(zhí)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。自延安時期以來,我們黨每一次的黨內集中性教育活動都注重走好群眾路線,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論。當前,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,“開門教育要注重群眾參與,接受群眾監(jiān)督”是其中重要要求,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,真誠傾聽群眾意見、真實接受群眾監(jiān)督、真情回應群眾期待,以優(yōu)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多聽群眾聲音。只有真正把群眾“請進來”、讓百姓“坐下來”,才能在互動交流、推誠相見中受觸動、得啟發(fā)。要“走出去”問需于民,主動深入田間地頭、工廠車間、街道社區(qū),撲下身子聽“家長里短”、走進家門看“柴米油鹽”,通過召開代表座談會、民情懇談會等方式,全面掌握基層黨員干部作風、社會管理服務的真實情況、詳實資料,才能進一步厘清難點、找準痛點、疏通堵點。要“請進來”問計于民,多讓百姓提提意見、找找問題、談談看法,利用政務熱線、網絡平臺等渠道,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,找準找實作風問題深層“病灶”,最大限度把蘊藏在群眾中的“土辦法”“金點子”挖掘出來、匯聚起來,更好解決百姓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,推動學習教育更具針對性、更有實效性。
多解民生難題。一語不能踐,萬卷徒空虛。問題找到了、訴求傾聽了、辦法想好了,關鍵還在于能否抓好落實、解決問題。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、梳理納入整治的事項,要區(qū)分主要矛盾和輕重緩急,短期內能解決的,立行立改、即知即改;一時間難以解決、需要持續(xù)推進的,緊盯不放、狠抓到底,逐項明確目標任務、責任人員和完成時限,清單化公布整改措施、攤牌式亮出階段成效,確保問題不解決不松勁、解決不徹底不松手。同時,也要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既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,讓老百姓擁有可感可及的獲得感;也要善于久久為功,多做一些作鋪墊、打基礎、利長遠的好事,讓老百姓最終受益,堅決反對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,要以嚴之又嚴、實之又實的過硬作風讓廣大人民群眾笑容更多、心里更暖。
多請百姓評價。學習教育有沒有成效、作風問題有沒有解決、民生實事有沒有辦好,群眾看得最清楚、感知最真切,也最有發(fā)言權。要堅持開門抓整改,多請群眾“閱卷”、多讓百姓“打分”,通過設立整改專欄、成效晾曬等方式及時通報整改進展情況,對群眾滿意的實事,逐個“銷號清賬”;效果不理想的事項,堅決“返工”“補課”,決不搞“面子工程”、決不留“半拉子工程”,督促黨員干部說到做到、做就做好。政貴有恒,治須有常。要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,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嚴肅認真對待,凡是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都堅決糾正,確保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著落,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黨心民心凝聚得更加緊密。(作者:劉鑫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