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時代青年作為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建設的生力軍,肩負著歷史賦予的重任,當擎理想火炬、鑄擔當鐵肩、懷為民初心,奮力書寫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青春答卷。
擎理想火炬,以信仰之光點亮奮斗之路。信仰是青春的底色,理想是人生的航標。錢學森放棄海外優(yōu)渥條件,沖破重重阻撓歸國投身“兩彈一星”事業(yè),只因“科學無國界,但科學家有祖國”;黃文秀扎根脫貧攻堅一線,將年輕生命定格在百坭村的青山綠水中,只因“總有人要回來,我就是那個要回來的人”。從“北斗”團隊以青年力量織就天網(wǎng),到“天眼”工程中青年科研者探索宇宙奧秘,一代代青年以理想為炬,照亮民族復興的前路。在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建設中,廣大青年當以先輩為鏡,立鴻鵠志、樹報國心,將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讓青春在堅定信仰中淬煉成鋼,在時代潮流中錨定前行方向。
鑄擔當鐵肩,以實干之姿扛起時代重任。擔當是青春最厚重的注腳,實干是青年最嘹亮的誓言。平均年齡33歲的嫦娥五號團隊,用“九天攬月”的壯舉標注中國航天新高度;平均年齡28歲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青年突擊隊,以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魄力鑄就世紀工程。從量子計算實驗室里徹夜攻關的年輕面孔,到抗疫前線挺身而出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,中國青年用行動詮釋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擔當。在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(yè)中,廣大青年要立足本職崗位,勇于擔當盡責,在工作中真抓實干、埋頭苦干。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,不推諉、不退縮,敢于啃“硬骨頭”,敢于接“燙手山芋”,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(jīng)驗教訓,錘煉過硬本領,以“鐵肩擔道義”的氣魄,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。
懷為民初心,以赤子之情厚植人民情懷。初心是青春最溫暖的底色,為民是奮斗最根本的歸宿。“當代愚公”黃大發(fā)帶領村民絕壁鑿渠36年,用一泓清泉潤澤百姓心田;大學生村官楊寧扎根苗寨十余載,帶領鄉(xiāng)親種出“金種子”,鋪就致富路。在甘肅八步沙,青年治沙隊續(xù)寫“綠進沙退”傳奇;在雪域高原,支教青年用知識點亮牧區(qū)孩子的眼睛。這些故事印證了青春的價值不在廟堂之高,而在泥土之深;人生的意義,不在個人得失,而在萬家憂樂。新征程上,廣大青年當秉持“枝葉總關情”初心,在家長里短中捕捉民情民意,在撂荒地復耕中傾聽群眾呼聲,在舊房改造中感知民生冷暖,讓青春汗水澆灌出人民群眾的“幸福之花”。
(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(qū)七里鄉(xiāng)人民政府 陳然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