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,是破解發(fā)展難題、推動事業(yè)進步的關鍵抓手。在新征程上,唯有講“真”求“是”,方能讓調查研究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強大動力,為應對風險挑戰(zhàn)、攻克發(fā)展難關提供科學路徑。
講“真”:扎根一線,觸摸最真實的發(fā)展脈動。調查研究的本質,在于摸清實際情況、洞察深層問題、探尋破題良策。開展調查研究,必須將“真”字貫穿始終,以“真研究問題、研究真問題”為根本遵循。
秉持真心,方能叩開群眾心扉。黨員干部要放下架子、俯下身子,主動深入田間地頭、社區(qū)街巷,以謙遜姿態(tài)向群眾“取經(jīng)”。真心傾聽群眾呼聲,才能精準捕捉群眾在就業(yè)、教育、醫(yī)療等方面的急難愁盼;真情關注群眾冷暖,才能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現(xiàn)實問題;真實反映群眾訴求,才能確保政策制定契合民心所向。
保持認真態(tài)度,是調查研究的關鍵。調研絕非“打卡式”的走過場,不能僅圍繞領導關注焦點或上級文件要求做表面文章。要綜合運用實地走訪、座談交流、問卷調查等多元方式,制定科學調研計劃,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。面對收集而來的海量材料,需秉持嚴謹態(tài)度,去粗取精、去偽存真,全方位、多維度、深層次剖析問題,確保摸清的是實情,找準的是癥結,提出的是切實可行的對策。
求“是”:深研細究,探尋最科學的破題之道。對調查研究而言,“求是”是核心要義、精髓所在。堅持實事求是,要求我們在調研過程中始終以客觀實際為出發(fā)點。無論是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還是解決問題,都要立足具體情境,摒棄主觀臆斷,力戒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。匯報工作要實事求是,有喜報喜、有憂報憂;分析問題要追根溯源,不避重就輕、不粉飾太平;制定方案要貼合實際,不搞紙上談兵、不做表面文章。
調查研究的最終價值,在于將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效能。這不僅需要透過現(xiàn)象看本質,精準把握問題的核心與規(guī)律,更要將調研所得轉化為科學決策和務實舉措。做好調查研究“后半篇文章”,關鍵在于堅持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。以開放包容的思維、敏銳的洞察力,大膽創(chuàng)新工作思路,勇于突破常規(guī)路徑,將調研成果深度融入鄉(xiāng)村振興、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調查研究是錘煉干部擔當本領的“磨刀石”,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“連心橋”,更是踐行群眾路線的“必修課”。在充滿機遇與挑戰(zhàn)的新征程上,面對復雜多變的新形勢、層出不窮的新問題,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“沒有調查,就沒有發(fā)言權,更沒有決策權”,主動深入基層一線,與群眾“坐在一條板凳上”,在講“真”求“是”的調查研究中提升能力、破解難題、凝聚民心,以扎實的調研成效交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滿意答卷。(肖翔)
